线下配资官网 应对不确定性,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全球传播话语体系?中外专家在沪研讨
6月21日,第八届形象研究与全球传播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。此次会议主题为“应对世界不确定性:话语、媒介与全球传播”,来自中国、美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家的八十余位中外专家参加论坛。
“当前国际社会地缘政治冲突、技术变革等不确定性加剧,构建更有效的全球传播话语体系已成为时代迫切命题。”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林学雷表示,媒介作为连接文明对话的关键纽带,在国家形象塑造、全球治理推进等维度发挥着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。
当天上午主旨演讲环节,十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围绕国际传播、形象重塑、话语争夺、数字主权、战略博弈等主题展开发言。
“传播格局是国际政治和权力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,反映了权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角逐和合作。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、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、教授张涛甫强调国际传播战略博弈中“认知争夺”的重要意义。
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韦恩·万塔(Wayne Wanta)强调,新闻媒体不能盲目追逐流量,应该回归筛选、核查和解释信息的核心职能,共同重建公众信任,应对“后真相时代”的挑战。
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、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主任张昆认为,寰球民意决定国际政治的趋向,国际关系的演变受到各国主流民意的影响。他建议通过全球民意调查、精准化传播及传播内容在地化等方式提升国际传播的效能。
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、特聘教授吴赟认为,语言、叙事和媒介是“科技中国”对外传播的三重维度。针对大国科技竞争加剧、信息高速流动、前沿概念频出等背景下“中国术语”翻译所面临的挑战,她提出了构建翻译标准、寻求叙事重构、搭建传播矩阵等应对策略。
日本名古屋大学高井次郎教授提出,当世界充满不可预测性时,人们更容易陷入焦虑和非理性行为,如轻信谣言、依赖刻板印象。为此,有必要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,倡导理性思考和多角度审视信息,避免被极端情绪裹挟。
当天下午,“地方国际传播创新”圆桌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,并设置了“国际形象与国际传播实践”“全球传播平台与多元文化互动”“区域国别与全球治理”“跨文化语境中的数字叙事”“影视叙事、情感与传播”“视听文化与媒介共鸣”等六个平行论坛。
本次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、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,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、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、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国际期刊《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》联合承办。
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按月配资 应对不确定性,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全球传播话语体系?中外专家在沪研讨